佳文品读

杜少辉应用经方论治胃癌经验

发布时间:2023-02-02点击量:573

引用:朱燕娴,杜少辉,黄玮,招伟成,杨晖.杜少辉应用经方论治胃癌经验[J].中医药导报,2022,28(11):114-116.


胃癌(gastric carcinoma)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。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的症状,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类似于胃炎的症状,主要是上腹饱胀不适、上腹隐痛、乏力消瘦[1]。晚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30%[2]。胃癌的发生进展是一个多步骤、多因素参与的递进的过程[3]。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1月的数据显示,胃癌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仍位居第2位,在女性中位居第4位[4]。目前胃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外科治疗,术后放化疗。手术切除极大提高了胃癌患者的存活率,但由于手术对胃结构的破坏,致使胃功能失常,常见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[5]。放化疗能有效杀伤癌细胞,但不良反应明显,包括食欲不振、腹胀、睡眠障碍、乏力等,甚则骨髓抑制。中医药治疗胃癌可以缓解患者不良反应,提高生活质量,有效抑制胃癌的复发和转移[6]。杜少辉教授,深圳市中医院老年病科学科带头人,博士生导师,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及火神派传人卢崇汉,道崇扶阳,法宗钱塘。其认为胃癌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,本为脾土虚寒,标为心、胃、胆热,寒热错杂,升降失调,运化失司,痰瘀内生,痰瘀互结于胃,治疗应扶正祛邪,温太阴脾土,泻心、胆、胃之热,寒热并治,化痰散瘀,善用经方治疗胃癌。笔者有幸跟师学习,现将杜少辉应用经方论治胃癌的经验总结如下,以飨同道。

1 胃癌的病因病机

中国古代文献无“胃癌”的病名记载,但有对胃癌相关临床症状的描述有所记载。如张仲景《金匮要略》记载:“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宿谷不化,名曰反胃。”[7]直到近代张锡纯第一次提出“胃癌”这一病名,其在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言:“至西人则名为胃癌,所谓癌者,如山石之有岩,其形凸出也。”[8]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《肿瘤中医诊疗指南》,胃癌分为肝气犯胃、胃热伤阴、气滞血瘀、痰湿凝结、脾胃虚寒、气血亏虚六大证型[9]。徐基平认为胃癌术后早期常见肝胃不和证型,正在放化疗的患者常见脾胃虚弱证型,术后、放化疗后的患者常见气血双亏证型[10]。周岱翰认为胃癌发病以全身正气亏虚为本,以痰湿瘀毒互结为标,治疗上以顾护胃气、健脾补血为主,兼以调理气机,从而达到补其气,行其滞之目的[11]。王三虎认为,胃癌是多种因素的作用下,胃失和降,寒热胶结,夹瘀夹痰,结聚成块,盘据胃脘而成,以寒热胶结为核心,以寒热并用、辛开苦降、化痰祛瘀为基本治法[12]。贾英杰认为,胃癌核心病机是脾胃虚弱,浊毒內蕴,治以健脾和胃以及黜浊解毒并用为主的“通补法”[13]。刘沈林认为,胃癌患者脾胃虚弱,正气亏虚,无力抗邪,癌毒深陷,癥积日久,确立了以健脾养正、消癥散结为主的治疗方法,创制了健脾养正消癥方[14]。王行宽认为胃癌发病,瘀毒并见,应该辨证施治,勿忘治肝,解毒化瘀贯穿治疗始终,祛邪务尽,泻毒化瘀以清肃残余之邪[15]。

杜少辉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,行辨理施治之学,以六经气化理论为指导,认为胃癌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,本为脾土虚寒,标为心、胃、胆热,寒热错杂,升降失调,运化失司,痰瘀内生,痰瘀互结于胃,治疗应扶正祛邪,温太阴脾土,泻心、胆、胃之热,寒热并治,化痰散瘀。

2 杜少辉应用经方化裁治疗胃癌

杜少辉认为,胃失和降,心火不降,上热下寒,寒热不调之胃癌,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,泻心火之热,平调寒热;太阴脾土虚寒兼表虚易感,而心胃不降之胃癌,用附子泻心汤合桂枝人参汤温阳泻热,温脾土之虚寒,泻心胃之热,寒热同调;少阳胆热,太阴脾土虚寒之胃癌,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泻少阳胆热,温太阴虚寒,补虚泻实。

2.1 辛开苦降,泻心火之热,调和寒热 《伤寒论集注·辨太阳病脉证篇第二》云:“伤寒五六日,呕而发热者,柴胡汤证具,而以他药下之,柴胡证仍在者,复与柴胡汤。此虽已下之,不为逆,必蒸蒸而振,却发热汗出而解。若心下满而鞕痛者,此为结胸也,大陷胸汤主之。但满而不痛者,此为痞,柴胡不中与之也,宜半夏泻心汤。”[16]临床常见于胃癌出现胃失和降,心火不降,上热下寒,寒热不调的非手术患者。胃失和降则上腹饱胀不适,恶心欲呕,心火不降则眠差,易上火,下寒则手足冷、夜尿多。治疗为辛开苦降,泻心火之热,调和寒热,则上不热下不寒。故杜少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化裁治疗胃癌。半夏泻心汤由半夏、黄连、黄芩、甘草、干姜、大枣、人参组成。半夏燥湿和胃;黄芩、黄连泻心下之热;干姜温阳散寒,平调寒热使脏腑阴阳得以平衡,辛开苦降使气机升降得以调畅;人参、大枣、甘草补益中土之气。另加附子合干姜温阳散寒,白术、茯苓等以助人参补益中胃之气,加全蝎、蜈蚣等活血散积。

2.2 温阳泻热,温脾土之虚寒,泻心胃之热 《伤寒论集注·辨太阳病脉证篇第二》云:“心下痞而复恶寒,汗出者,附子泻心汤主之”;“太阳病,外证未除而数下之,遂协热而利,利下不止,心下痞硬,表里不解,桂枝人参汤主之”[16]。临床上常见于胃癌术后倾倒综合征的患者。倾倒综合征是由于术后胃的储存减少,排空过速引起胃肠道及血管舒缩症状,主要表现为胃脘部不适、恶心、纳差等胃肠道症状,并伴有心烦、怕冷、出汗多等症状[5]。常见于太阴脾土虚寒兼表虚易感,而心胃不降的上热下寒患者。治宜温阳泻热,温脾土之阳兼固表,泻心胃之热,寒热并治。故杜少辉用附子泻心汤合桂枝人参汤加减以治之。附子泻心汤由大黄、黄连、黄芩、炮附子组成。附子发挥温阳散寒之长;黄连清热祛湿,尤其善泻心胃之火;黄芩清热燥湿,能泻中焦实火;大黄泻热和胃、破血祛瘀之功,诸药合用,共奏扶阳泻热、寒热并治之功。桂枝人参汤由桂枝、人参、白术、干姜、炙甘草组成。桂枝散寒而走中焦,兼祛表邪,干姜、人参、白术、甘草甘温助附子以温补脾土。另附子大起坎阳以益太阳之表阳[17];加杜仲、牛膝助附子补肾,以先天补后天;黄芪大补元气而化瘀,益气固表;三七活血化瘀以散积。

2.3 泻少阳胆热,温太阴虚寒,寒热并调 《伤寒论集注·辨太阳病脉证篇第二》云:“伤寒五六日,已发汗而复下之,胸胁满,微结,小便不利,渴而不呕,但头汗出,往来寒热,心烦者,此为未解也,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。”[16]临床上常见于胃癌术后化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少阳胆热,太阴脾土虚寒的患者,表现为双下肢浮肿,小便不畅,胸闷,口干口苦,易出汗等不适。治疗为泻少阳胆热,温太阴虚寒,寒热同治。故杜少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以治之。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柴胡、桂枝、干姜、黄芩、牡蛎、天花粉、炙甘草组成。柴胡升达胆气;桂枝调木气,入肝胆而散遏抑;两者与黄芩相伍,一升胆气,一清胆热;干姜辛热散寒;炙甘草助干姜补益脾土;牡蛎降少阳胆气;天花粉生津补虚。另加五苓散利水渗湿,猪苓、茯苓、白术、泽泻利水渗湿,桂枝助阳化气。

3 验案举隅

3.1 验案1 患者,男,80岁,2018年10月20日初诊。主诉:上腹部饱胀2年余。2018年7月因上腹部饱胀不适于外院就诊,行胃镜检查示胃癌。因年老未行手术治疗,现为求中医治疗来杜少辉门诊处就诊。现症见:上腹部饱胀不适,手足冷,眠差,易上火,易心烦,耳鸣,口干,易饥,体质量下降10 kg,夜尿多,大便正常。舌淡边尖红,苔腻,脉细紧。西医诊断:胃癌。中医诊断:积聚病(寒热错杂证)。治法:辛开苦降,调和寒热。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,处方:法半夏9 g,干姜18 g,黄连3 g,淡附片18 g,桂枝18 g,太子参30 g,白术30 g,茯苓20 g,砂仁9 g,枳壳18 g,陈皮12 g,吴茱萸6 g,甘草6 g。颗粒剂10剂,1剂/d,用水200 mL冲服,分两次服。

2诊:2018年11月2日,诉手足冷明显缓解,眠差好转,无耳鸣,现咽痛,稍口苦,纳可,二便调。舌淡红苔白稍腻,脉弦。予前方,淡附片增至30 g,法半夏增至15 g。颗粒剂20剂,1剂/d,用水200 mL冲服,分两次服。

3诊:2018年11月23日,诉诸症改善,纳可,二便调。舌淡红苔稍腻,脉弦。予2诊处方,淡附片增至60 g,桂枝增至30 g,太子参改党参30 g,去黄连、吴茱萸,加草豆蔻30 g,全蝎3 g,蜈蚣4 g。颗粒剂10剂,1剂/d,用水200 mL冲服,分两次服。

此后患者间断就诊,随访至2021年12月3日,患者诉上腹部饱胀不适、疲劳改善,眠可,纳一般,二便调。2019年12月31日复查胃镜提示胃癌较前无明显增大。

按语:脾失健运,胃失和降,而少阴君火不随胃土而降,上逆生热,脾土虚寒,寒热不调。此患者胃失和降,则上腹部饱胀不适、易饥;上热、少阴君火之热则眠差、易心烦;下寒则手足冷;肝火上炎则耳鸣。杜少辉予半夏泻心汤加减,辛开苦降,益气和胃,泻少阴君火之热,调和寒热。加附子、桂枝合干姜温阳散寒[18];白术、茯苓、陈皮补益中土;健脾化湿;砂仁、枳壳行气燥湿;加吴茱萸合黄连左金丸泻肝火。2诊时患者咽痛口苦,乃阳明胃气不降[19],附子加量以温阳散寒,法半夏加量以燥湿和胃,降阳明胃土之气[20]。3诊时患者诸症好转,附子、桂枝加量,温中焦之阳以散寒,无火热之象故去黄连、吴茱萸,改太子参为党参,苔稍腻,乃寒湿郁结,故用草豆蔻温燥寒湿,运行郁浊,推宕陈宿[20],加全蝎、蜈蚣化结破积。

3.2 验案2 患者,女,74岁,2017年11月30日初诊。主诉:胃癌术后胃脘隐痛、易疲劳1个月余。2017年患者因胃脘痛、食欲不振于当地医院就诊,查胃肠镜病理示胃体大弯低分化癌。于当地医院行胃癌切除术,术后病理示:胃体大弯浅表凹陷性低分化癌,部分为印戒细胞癌。无放化疗,术后予营养支持以及对症等治疗后出院。现因术后易疲劳等不适遂至杜教授门诊就诊。现症见:胃脘痛,食欲不振,易疲劳,汗多,怕冷,易感冒,眠差,心烦,二便调,舌淡胖苔白腻,脉细紧。西医诊断:胃癌。中医诊断:积聚病(脾胃虚寒证)。治法:温补表里。方选桂枝人参汤加减,处方:桂枝15 g,党参30 g,白术15 g,干姜15 g,黑顺片(先煎)15 g,黄连6 g,砂仁(后下)12 g,枳壳15 g,茯苓20 g,姜半夏12 g,乌药15 g,甘草5 g。7剂,1剂/d,水煎服(黑顺片先煎2 h,再纳他药煮30 min),分早晚饭后温服。

2诊:2017年12月9日,胃脘痛、纳差、眠差、易疲劳、汗多缓解,舌脉同前。予前方,黑顺片增至30 g,加黄芪15 g,三七(冲服)3 g,甘草5 g。7剂,1剂/d,水煎服(黑顺片先煎2 h,再纳他药煮30 min),分早晚饭后温服。

此后随证加减治疗,2018年3月23日复诊:乏力再作,纳差,汗多,腰痛,眠可,二便调,舌淡胖苔白腻,脉弦。予2诊处方,黑顺片增至60 g,干姜增至60 g,砂仁增至15 g,黄芪增至60 g,加牛膝20 g,杜仲20 g。7剂,1剂/d,水煎服(黑顺片先煎2 h,再纳他药煮30 min),分早晚饭后温服。

随访至2021年8月13日,患者诉疲劳间作,纳可,眠一般,二便调。2018年7月11日复查癌胚抗原、甲胎蛋白、糖类抗原125(CA125)、糖类抗原153(CA153)、糖类抗原199(CA199)、糖类抗原724(CA724)均在正常范围。2018年7月12日复查全腹CT,与2017年10月7日片比较:胃癌术后改变,术区未见明确复发征象。

按语:太阳表虚,弱势之阳而温煦不足,太阳表虚内合太阴虚寒,脾土不升,心胃上逆,气机失调。此患者中焦虚寒、土气不足则食欲不振、舌淡胖苔白腻、脉细紧;表虚不固则汗多,易感冒;年老体虚,则易疲劳;心胃不降则胃痛、眠差、心烦。杜少辉予附子泻心汤合桂枝人参汤加减,温阳泻热,温脾土之阳兼固表,泻心胃之热,寒热并治。患者年老体虚,去大黄,加茯苓健脾化湿,砂仁、枳壳行气燥湿,半夏燥湿和胃土之气,乌药助温中焦土气。2诊时患者症状好转,附子加量以培元,加黄芪大补先天之气,益中土之气,加三七通脉行瘀。数月后复诊,患者乏力再发,纳差,腰痛,杜少辉在前方的基础上,附子加量以培元阳助后天,干姜、黄芪加量以温补中焦土气,砂仁加量以行气燥湿,加杜仲、牛膝补肾强腰。

3.3 验案3 患者,女,73岁,2019年7月8日初诊。主诉:双下肢浮肿2个月余。2012年9月因腹痛间作于外院查超声胃镜示:胃体癌,UT3NO。病理示:低分化腺癌。胃肠钡餐检查示:胃体上部小弯侧病变,考虑恶性浅表性溃疡可能性大。住院行胃癌切除术,术后病理示:(胃大体)镜检为胃低分化腺癌,部分为印戒细胞癌,Luaren分型为弥漫型,局限于胃壁粘膜层;未见明确脉管及神经束侵犯。网膜组织未见癌。化疗使用奥沙利铂+替吉奥治疗,已完成第1个疗程。因化疗后出现双下肢浮肿,遂来杜少辉门诊处就诊,现症见:双下肢浮肿,眠差,纳差,平素易上火,汗多,头汗甚,口苦,胸闷,小便不利,大便正常。舌淡红苔薄黄,脉弦紧。西医诊断:胃癌。中医诊断:积聚病、水肿病(脾阳虚衰证)。治法:和解温脾利水。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五苓散加减,处方:北柴胡18 g,桂枝18 g,黄芩10 g,天花粉20 g,牡蛎20 g,白术30 g,茯苓30 g,泽泻20 g,淡附片18 g,干姜18 g,党参30 g,陈皮12 g,砂仁9 g,枳壳18 g,法半夏9 g,蒲黄12 g,牛膝10 g,甘草6 g。

2诊:2019年7月15日,诉双下肢浮肿好转,乏力。舌淡胖苔润,脉弱。予前方,淡附片增至30 g,干姜增至30 g,桂枝增至30 g,去泽泻、蒲黄,加黄芪60 g。

随访至2022年3月1日,患者下肢浮肿未作,纳一般,眠可,二便正常。2019年12月30日复查癌胚抗原、甲胎蛋白、糖类抗原125(CA125)、糖类抗原199(CA199)均正常。全腹增强CT示:胃癌术后改变,食管贲门及部分小肠呈术后改变,吻合口未见明显复发征象。

按语:饮食入胃,赖肝之疏泄、胆气舒发,胆木郁热,胃失和降,太阴脾土虚寒则运化失司。此少阳胆气郁热,失于疏泄则胸闷、口苦、舌红苔黄脉弦;火热上炎则口渴、头汗出;少阳胆热上扰心神则眠差;脾主运化,脾阳不足,失于温煦,运化不济则纳差、脉紧;脾土虚寒、脾不为胃行其津液则小便不利、下肢浮肿。故杜少辉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五苓散加减,泻少阳胆热,温脾土虚寒,寒热并调,脾为胃行其津液而散水气。加附片补下焦生阳助脾土之阳,党参补脾益气,陈皮健脾化湿,砂仁、枳壳、半夏燥湿,加蒲黄、牛膝助五苓散以利水气。2诊时患者水肿好转,故去泽泻、蒲黄。乏力、舌淡胖苔润,脉弱,为阳不化气、气不化水,大附子、干姜、桂枝加量以助阳化气,加黄芪大补元气。


参考文献

[1]胃癌诊疗规范(2018年版)[J].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,2019,5(1):55-82.

[2]闫隔,赵娜,张营.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对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诊断ROC曲线的影响[J].湖北民族大学学报(医学版),2022,39(2):84-86.

[3]张迪,何晶,牛海文.胃癌的治疗进展[J].新疆医学,2021,51(4):464-467.

[4]周东辉,吴璇,钭赉振,等.晚期胃癌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[J].浙江医学,2020,42(3):203-208.

[5]李晓彤,李慧杰,李秀荣.中医药在胃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探讨[J].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,2021,29(5):370-372.

[6]刘秀彬,王猛,田静,等.中医中药在胃癌化疗应用的研究进展[J].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,2019,25(4):636-640.

[7]张仲景.金匮要略[M]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6.

[8]张锡纯.医学衷中参西录[M].李点,张宇清,魏一苇,等,整理.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2018.

[9]中华中医药学会.肿瘤中医诊疗指南:ZYYXH/T136~156-2008[S]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8:22.

[10]康宁,徐基平.徐基平运用中医药辅助治疗胃癌经验[J].湖南中医杂志,2021,37(5):37-39.

[11]戴黎颖,刘展华.周岱翰教授治疗胃癌临证经验[J].天津中医药,2018,35(10):721-723.

[12]王三虎.王三虎诊治胃癌经验[J].四川中医,2017,35(12):202-203.

[13]邓仁芬,姚杨,廖冬颖,等.贾英杰教授“通补法”治疗胃癌经验[J].天津中医药,2021,38(11):1368-1371.

[14]强永虎,刘沈林.刘沈林运用健脾养正、消癥散结法治疗晚期胃癌经验述要[J].中医肿瘤学杂志,2022,4(1):64-68.

[15]王小菊,王智贤,吴彬才,等.全国名中医王行宽从“瘀毒”论治胃癌经验撮要[J].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,2020,40(10):1249-1252.

[16]张志聪.伤寒论集注[M]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9.

[17]卢铸之,卢永定,卢崇汉.卢氏临证实验录[M].卢玮,整理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,2012.

[18]张志聪.张志聪医学全书[M]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1999:1085.

[19]卢铸之,卢永定,卢崇汉.卢氏药物配合阐述[M].卢玮,整理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,2012.

[20]黄元御.玉楸药解[M].麻瑞亭,点校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5.

(收稿日期:2022-04-16 编辑:刘国华)


微信服务号